2007-06-01

炎都

加贺乙彦,三卷的小说。讲的是二战前后日本一个家族的兴衰,颇有点史诗的感觉,作者也承认,想要写成日本的《布登玻洛克一家》。

从取材上,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写二战时期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这本身无论在日本或中国,都应该是值得注意的。我们认知这个邻国的时候,心中总是怀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和耻辱太深以至永远不可能痊愈;另一方面,尤其在现在,开始认识到勤奋而发达、骨子里却还传承着与我们自己的祖先相似的美学观点的邻邦也有诸多值得羡慕学习。所以我们谈论其中一条时,总装做另一条并不存在,那么,这样一部书,算是提供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一个立体的、由一个个与我们有相似感情的个体组成的民族,在历史上特殊的时刻,是怎样生活的。

从故事本身来说,这是很好看的一部书。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好几个非常鲜明的形象,让人在为他们各自的命运牵挂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读了下去。这些人物的性格里都有些闪光的东西,也都有各自的弱点,很难说上清楚的爱憎,只会让人觉得同情。主人公利平是个军国主义者,拥护日本的侵略,但一方面,他又是个从穷小子白手起家、念成医学博士、创办自己的医院、作出多项发明的意志坚强的人,尤其是晚年凭借毅力戒毒的一段,对这个执拗的人再反感,到此时也不由会升起一丝敬意。而他的女婿,同样也是穷渔民出身的菊池,则是持有完全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作为一个基督教徒,也亲历战场的残酷,他向往和平,厌恶反对侵略战争,虽然没有偏激的革命行动也因为不支持被长期当作政治犯关押;但这样难得的清醒者也有心中的阿喀琉斯之踵:虽然深爱、也极力去信任自己的妻子,最终还是因为猜疑的恶魔离开了她。

如果都是这样的人物,故事的基调难免沉重;好在作者也写到了即使再艰难的时代里也不曾熄灭的爱情,给了暗红的基调一抹亮色。最花笔墨的是利平的大女儿初江和沉醉于法国文学艺术却在战场上断送了青春和梦想的晋助之间的婚外情。这注定是悲剧的爱情,在清淡的紫藤下和悠扬的莫扎特的奏鸣曲中展开,在摧毁一切幸福与梦想的战争中悄然落幕,虽然没有大喜大悲的情节,但令人揪心。

这个故事里面也尝试了多种叙述方式夹杂,有正常的第三人称叙述,也有日记、信件和一般的第一人称,试图从多个方面体现人物的生活和性格。确实起到了效果,不过总还是觉得读起来有点怪怪的,有点生硬。语言很干净,一方面是作者的功力,另一方面估计也要归功于译者的老辣。

其实开始借来这本纯属偶然。在图书馆的架子前闲逛,看到这个名字觉得很酷,拿下来,发现译者的名字和现在日语老师的一样,就借了——后来去求证居然还是老师的远亲。真正读起来,就少了猎奇的心态。说起来,最大的感触还是开头说到的,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从一个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罪恶、又通过这样一部作品窥见一点战争发起国的普通民众生活的读者的角度的思考。简言之,就是作为各有生活背景、成长经历的个体,如何冷静地认识到自己与国家、与时代的关系,如何在考验到来的时候,作出比较顺应时代的选择,尤其是在身边集体狂热的情况下。无论纳粹时期的德国、同时的日本,抑或文革中的中国,这都是这种境况的极致。和平而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容易对这些已经定论的历史说三道四,但真正需要我们选择的时候,我相信一定还是会有的,但是在哪里?到来的时候,又该做何种选择?我不知道。我能做的,也许只有先走远一些,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念,一些不同的社会和生活在他们中的人们,然后再不断的慢慢反思,尽量的避免无意识地偏见与偏执,也要小心在过多的声音里失掉了自我。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he war is loved by many people, I think. As time elapses all the blood stains will fade away, only bravery and passion left in people's memory, and these will inspire and encourage many men in many adversities; you can call it an illusion, of course it is, but most things worth being remembered grow out of cruel realities in this way, just like the image of Godfrey the perfect knight shines above a world when crusaders cut victims' gut to find gold and people piss in streets of Paris. Long ago I watched a documental film about the Nazi Navy during WWII: a lonely cruiser wandered in the arctic sea in a ferocious weather with snow and ice covering its deck, sailors wrapped in dark cloaks, their brows were whited by frost; even worse they were in the trap of Royal Navy and had little hope to survive; but their flag flew high and fluently, the beautiful black-white-red flag, it is really beautiful. Unfortunately, this passion always misleads people to hysteria, and then they will be used by politicians as cannon fodders.

imp said...

I cannot agree more with your last sentence. Hardly anyone will not be moved and inspired by the heroic characters in Iliad, but the history reiterates to tell that the glory of the very few was at the cost of death and agony of millions unnamed.

. said...

個人覺得,讀大報社論更有助於了解倭奴。
如朝日新聞和日經新聞(不是產經新聞)的社論都是很有名的。

不過看看產經新聞或者yahoo倭版中他們的留言,就知道不能以自己是國際主義或者人道主義或者什麼主義者就要求他們和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