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2

Ashmolean Museum 及庆祝法拉利Kimi夺冠

首先热烈庆祝Kimi这么多年郁闷终于熬出头!虽然在这场比赛之前我还固执的认为这纯粹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已

法拉利算是今年最大赢家,可喜可贺

小hamilton同学虽然有点可惜但这样的处子秀已然完美,而且有车队的支持,明年再来!

马萨同学在老家得了杆位和第二也算为家乡人民争了面子~

大饼脸你就郁闷去吧!!没人品就是这个报应!!!车队忍气吞声让你开完就谢天谢地了

===========================================================

继上上周探究了自然博物馆后今天又去逛了Ashmolean Museum。这就是比较标准的西方博物馆的样子,从古希腊罗马到近现代的雕塑、绘画、工艺品等等,也有少量东方馆藏。最近有个中国版画展,主要还是建国后到近几年的作品。同去的是学classics/linguistics的西班牙mm,所以可以有不少背景介绍、讨论,很有意思。

最喜欢的还是进门左手的古典雕塑长廊,从沉思的西塞罗,到娴雅的罗马少妇,坚硬的大理石传达的却是勃勃的生气。

看到斯特拉底瓦里的琴,很美的线条。

银器展区有一架wine label,非常精美,温柔的藤和叶,简洁的字样。

东方展区的一座日本雕塑hawk on the perch,有很特殊的气质,木架上栖鹰机警的眼神,微张的利爪,仿佛随时要刺入云端而去,安静却充满张力。

绘画部分没来及细看,但是有幅很有趣,描绘的是大约十九世纪的牛津高街上的街景。加上几个红绿灯和店招牌完全就是今天的样子,包括街上穿着黑袍的学者。所以,这真是个容易让人忘记时代感的地方。

================================================================

今天窗外是一个非洲乐队,有奇怪的打击乐和和声,但非常非常好听。

2007-10-01

庆祝国庆,顺便贴旧文

收到热血青年phoenix的邮件发现,忽略时差问题,现在已经是国庆节了。祝我们伟大祖国58岁生日快乐:)

那么正好贴篇相关的不久前的作文好了~

《国史大纲》引论以及爱国主义

当初头脑一热把这套书搬回来倒不全是冲着钱穆先生的名气,而是扉页上的“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随附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

看到“温情与敬意”,忽然有点震撼。第一条的话,且不论历史课的内容还记得多少,至少这个信念是有的;然而第二条,仿佛突然被说到痛处。不悦于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约略地把世界史当成近代革命史的写法,这几年来的选修课也好闲来翻书也罢,总是注视着希腊的光荣,罗马的伟大,中世纪的庄严,文艺复兴的激情,以至于临毕业时被605A的zt们评价为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欠佳。这个评价权且不论,这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够么?自从看到这句话后心里一直隐隐不安,所以好像负着什么责任似的,把这套讲义搬回家来。

大半个下午,只读了引论,不是文字艰涩,而是心情太激动,边读边批,时而反复。当初对这样的中国通史总有点成见,觉得多半是讲经一般看与己无关的朝代更迭、帝王将相,再不然即是中学教科书里的把历史事件与名词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万能公式里硬套。而这不短的引言之中,字里行间都显出了钱穆先生立足于现实(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立足于世界的目光。通过比较当时中国史学的不同派别,指出“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所贵于历史智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也。”又通过给音乐家和运动员写传记的不同,比喻中国和西方历史有着不同的特点,自然也有不同的侧重,并且从地理特点、政治形式、学术思想等多个角度具体阐释了这些不同,以事实驳斥了所谓的民族虚无主义。

我尤为感兴趣的地方是,站在今天看已经成为历史的先生谈历史。钱穆先生成书已经是近七十年前;然而他所提到的某些观点,今天看仍是相当开放、现代,或者说尚未深入人心;他所指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可以体会在当时的语境下有当时的意思,在今天又自有今天值得思考的地方。

最感到心有戚戚焉的地方,是钱穆先生关于爱国的论述。这恐怕是因为自己在此也有好长的思考。

话说自己其实从小也是按一个正常中国小孩子的模式长大起来的,从幼儿园起学的课文就是“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民勤劳勇敢、先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也背过唐诗宋词练过颜筋柳骨,也经历过港澳回归唱过东方之珠,也积极分子第一批入团高一就交了入党申请书,至少到十六岁为止说标准的又红又专应该不过分。

然后就是到资本主义世界稍微呆了一小会儿。虽说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吧,西风东渐是正常的,也许没有那一年思想也总会慢慢变化成长,但是对于十六岁,一直在一套价值体系下面培养出来并且对这套体系深信不疑的少年来说,忽然发现还有完全平行的公理体系的存在,无疑是件震撼的事情。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弃明投暗什么的了,毕竟价值观到了成人还想改不太容易,但至少希望通过比较,以及理性,找出自己这套价值观中合理的地方。比较,是对彼方的认识了解;而理性,是对自身的内省(这就好像为什么十二三世纪理性主义抬头的时候,经院哲学也恰恰达到高峰一样)。

比如爱国主义就是我们生存的这套体系里的最重要命题之一。在传统的以及今天的中国,或者至少在我曾经的价值体系里,这就是一个公理。不过不久前在“政治指南针”的小测试里做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否认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优于其他国家/民族?我毫不犹豫地选了NO,心想这不纯粹纳粹主义论调么,如果不加任何前提条件的话。但是仔细想一想,冒了点冷汗:对还不太懂事的小孩子就像1+1=2一样地灌输所谓“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勤劳勇敢”,而把世界史只用一两册记一记近代革命强化一下生产力-〉生产关系公式,客观上不就造成了我们最伟大,所以应该自豪的印象么?客观上还有个印象,即爱国=爱中国,那么就是说人家小国寡民的地方,没多少历史的地方,就没什么可自豪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爱国主义就是民族自大了?当然这番言论会有被批判故意曲解的危险,但是注意,我并不是说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谎言,但小孩子并不会自问:这是否只是部分的真实?

前几天家里亲戚小聚,算是给我饯行,席间大家开玩笑谈到本人终身大事问题,于是有提议说,找个白人可以,黑人是万万不行的。顿时觉得心惊,前一分钟还都在为在欧美的华人受歧视在大感不平,为什么马上就站到了另一边?!辉煌到衰落的历史、高速发展然而终究只是“发展中”的现状,由教育里得到的自豪和由于事实产生的自卑的结合,所谓爱国主义,不应当是这样一种不理性的感情吧。爱国与平等、宽容、国际主义不应该相悖吧。

闲来无事的时候也算学了那么几门外语,虽说都很半吊子,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由语言了解文化,继而越来越有兴趣,以至于爱屋及乌,渐渐喜欢上那些国家的点点滴滴。有时候也自然会想,如果我生长在那里,也会爱这个国家的。这个想法常常绕回这个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爱国呢?因为地大物博……吗?不,这是本末倒置了,我们固然爱祖国的光荣,但如果没有这些光荣难道就不爱了吗?爱国不是那么势利的。因为我们民族的血液生来就是高贵的吗?不,我们同其他的民族是平等的地球公民,虽然各有特色,但绝没有谁比谁更高贵,爱国主义不是纳粹主义。那么为什么?于是回到学外语:这才学了几天,有了一点点了解,这就喜欢上一种文化,那么中国的文化,从此生第一次睁开双眼便熏陶渐染,方块字的优雅微妙,元宵端午中秋甜食的味道,早已经深入骨髓了,就是因为了解,熟悉,形成了一生的习惯,这才是爱国的根本吧。我们爱的,是我们生长于其中的文化。忽然想起那个在乌衣巷里玩着流觞曲水,遥想着晋代风流的夜晚,钱穆先生说到的“温情与敬意”,其实是如此习惯以至于察觉不到了吧。

于是,我在这篇引论里找到了最精当的注解:“惟知之深,故爱之切。”

走马观图书馆

牛津的图书馆号称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除了你能想象到的各种奇怪的古代卷轴,17世纪以来英国出版的每一本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起始时间不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本)。

这并非说你可以钻进一栋房子然后就找到任何想看的书;这是个有好多分馆组成的庞大体系,每个分馆又有各式各样古怪的规矩,所以对某些新来的土人说,在某种程度上大概还不如T大的图书馆方便:作业写累了直接下楼就可以找小说或者上楼看杂志,末了抱着一堆专业书及闲书回宿舍。所以这个周末挣扎了一下少宅半天,专门去逛逛。

最大最有名的是Bodleian,中央是个大方庭,楼顶布满尖塔,本身已经是个一号旅游景点。狭小的门口,上面拉丁文写着“神学”、“哲学”、“音乐”之类,应该是初建时的藏书分类。实际上现在也差不多,只有神学、古典文学、历史、语言类。古代的时候书都用链子拴着,现在虽然没链子了还是不可以借出。作为这一遗憾的补偿,这里的阅览室简直无可挑剔,除了你可能需要的所有硬件要求得到满足,一抬头就可以透过带镶嵌画的巨大玻璃窗看见楼顶尖塔上的天使塑像以及开阔的天空。收藏古代珍贵卷轴、抄本的房间我只伸头看了一眼,非常昏暗,保护的关系吧。

Bod对面的Radcliffe,也就是几乎每张牛津风景明信片都有的一个圆顶房子,正好周末有个什么仪式不开放。从外面只能看见狭长繁复的落地窗透出吊灯温暖的光,抑扬的钟声长久不息。

科学博物馆貌似就在从学院到系里的路上,亏我这土人路过几次一直以为那栋气派的老房子又是哪个有钱学院……所以还没进去过……

大多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不过一般不对外开放。本院的小图书馆就在本人宿舍出门50米,24小时自助式开放。很小,但是按学院说法,本科生常用的差不多还是有的。(其实可以想象这平静的一句话后面隐藏着我多么激动的心情呀(>.<)V……)晚上闲逛了一下下,坐在梯子上看到满满两架子的希腊古代史我基本没有语言了…… 下午小茶会上,一位未来作家的帅哥说要可以活三百年,先花上一百年坐在Bod里面看个够;我说这一百年看完估计你觉得还得再要二百年。虽说也就一笑,但是真的呼吸着Bod里的空气,任谁都会有这样的冲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