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5

复活节游记

这次主要是接待七年前去德国时候的接待家庭(真像绕口令),结果还是成了再次跟着人家四处疯跑了一个礼拜。六年不见,除了当时还是四岁的小宝宝现在变长了(汗,还是一样的小甜脸怎么忽然就成了宅男梦想中的苗条小loli了呢……)其他倒没什么特别变化。

照片都挂了上来,Picasa

长篇大论的游记已经无力了,流水帐一下吧:

第一、二天:牛津

我好歹尽一下地主的义务带着四处逛一逛。去托尔金写指环王的Eagle and Child吃pub lunch。在中世纪的小巷里穿行访问各个学院——可惜不知道是不是我人品不足,居然所有去的学院要么关门谢客要么部分关闭。尤其是可恨的Christ Church,为了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哈里波特魔法学校大厅我们去了两次都不开……好在小朋友还没看过哈里波特,可以亲手摸一摸化石陨石眼镜蛇皮的自然博物馆对她来说已经够新鲜有趣了。

登上圣玛丽教堂的高塔俯瞰牛津。其实跟所有明信片上的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我还是实实在在被震撼了。望着不计其数指向天际的尖塔,我奇怪地想,如果神从天上看到这样一番壮丽,为什么还要费心去关心淹没在阴暗的街巷里如蝼蚁一般人类的疾苦呢……倒是上帝要摧毁巴别塔,以语言来隔阂人类的心情反而不难理解了。

当然晚上的必备节目就是坐在pub里喝一杯本地的ale。昏黄的灯光,褐色的木桌椅,微苦的麦芽啤酒,嘈杂年轻的笑语。

第三天:Blenheim Palace

牛津附近Woodstock地方的一所极大极大的宫殿,邱吉尔伯爵家的。二战时的温斯顿邱吉尔是现任11世邱吉尔伯爵的堂叔,这里是他的出生地和求婚的地方。比这大的宫殿不稀奇,但一般都是皇帝的规格,不过一个伯爵住这么大地方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听了这里的历史,前任伯爵为了维护城堡不得不娶美国有钱老婆,令人感概这么大地方住起来也不轻松呀。

第四天:南下!英格兰乡村,若干小地方

从牛津出发南下。参观了Burford地方一个动物园,一个古老的小乡村Bibury,史前巨石圈所在的Avebury。不过最棒的还是一路看沿途的乡村风光,田畴间低矮的小石墙,悠哉悠哉的绵羊,林间的马匹,一切正如印象中《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中福尔摩斯和华生眼中的乡村。

途中还经过Lacock。有著名的修道院,不过我们到的时候是傍晚,已经关门了。石质的小屋,安静的街道,仿佛几千年来不曾更改,无怪包括《傲慢与偏见》(电视剧)、哈里波特等等等等都在这里取景。我们随机地撞进一家The George Inn的小酒店,尝了被当地的麦芽啤酒,于是我就无可救药的爱上这个小酒店了。除了典型英式酒店的温暖懒散的气氛,这里每个角落里装饰的精致又古老的小东西都显示着这间酒店和这个小镇一样古老。再加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吧台后面,年轻憨厚的酒保热情的微笑,我这样的大城市忠实拥护者竟然在那一刻有"住在这里也很不错"的念头。

晚上宿在南边的港市南安普顿。这个城市感觉真没什么好逛的,但是住的小旅馆确实大大超过预期。主人是瘦削的典型英国绅士,低矮干净的房间确实有宾至如归之感。更惊喜的是,居然还有足份的英式早餐,培根、煎蛋、香肠、吐司……ps这价格跟牛津破破的青年旅馆居然差不多,可见牛津的物价水准……T_T

第五天:巨石阵,索尔兹伯里

巨石阵看起来确实就跟Windows某款默认桌面看起来差不多。虽然实际看上去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石柱的影子落在中央祭坛石上的位置可以指示月份,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天象观测也是有了一点认识的。不过那可是三五千年前的事情呢……

Salisbury的大教堂有750年历史,规模堪与科隆大教堂相比,是为中世纪哥特建筑的典范之一。除了宏伟的规模本身,这里最著名的是作为Magna Carta大宪章的存放地。大宪章是当时君权与神权抗衡妥协,并首次承认庶民权利的重要文件,其影响在当代许多国家宪法中仍有体现。现存英国的四份中Salisbury的是最完整可读的。存放大宪章的小圆厅本身的风格也很和谐优美,墙壁上雕了一圈以创世纪和出埃及记为主题的圣经故事画,清晰可辨。

第六天

复活节的早晨,就地在旅店花园里找彩蛋:)虽说是哄小孩子玩的(其实我也是被哄的不是么=_=)大家找得都很开心~~

然后就是伦敦。沿着泰晤士河一路,大笨钟,议会大楼,白金汉宫,伦敦塔,塔桥,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都走马观花看了一下。上次来伦敦直奔大英博物馆,一出地铁站,维多利亚建筑、狭窄的人行道和扑面而来的城市气息就让我喜欢上这个地方,这次却不知怎么,虽然是从明信片旅游指南电影电视上看熟的伦敦,却反而比上次更有陌生感。或许像师兄说的,这个城市的魅力是藏在犄角旮旯的小巷子里的吧。

挥别了德国家人,顶着夜里的寒风颠回牛津,重新走在尖塔下和醉醺醺的同龄人擦身而过,很高兴回来了。

2008-03-18

中国,坚持

那边台湾要投票,这边西藏暴民闹事。bbc国际国际头条快成了TMD拉萨动态,而且写法上就是反复暗示中国政府马上就要大开杀戒,好像这才是良民和游客们人心惶惶的原因,而不是借口独立滋事的。中东激进分子肉弹就是恐怖活动,中国的激进分子杀人放火倒成了自由卫士了?!

Propaganda,哪里都是一样,只想要群众看见当权者想要你看见的。我已经不像十来岁那么天真了,知道什么民主人权远没有你在光明日报上看到的那么光明,(每天把BBC和新浪对照着看会以为说的不是一个国家,虽然报道里都是真相,部分的真相)但是我也看到,在我这样即使不长的人生经历里面也算看到了进步;而且越读历史越感觉,几千年迥然不同的道路,中国自有中国的现实,有力而实干的中央政府、稳定的政局总是效率最高。

柏拉图早就说了,三种政权形态:君主专制、精英政治和民主专制,各有利弊。当代的共识是民主制度,但并非说来一套全民公投就ok了,一来民主效率最低——看看意大利——乱成那样拿到中国偌大一地方不出几年肯定就玩完了;二来民主需要基础,西方的民主制度从希腊的城邦国家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折腾了多少年才算瓜熟蒂落,放在一个三十年前还在拜皇帝似的搞个人崇拜的第一人口大国……我不想自己的国家像印度。不是说中国人素质觉悟不够,纯粹是思想习惯的问题。有权利和自由表达个人意志的同时,你也得同样意识到对社会的责任。既不狂热激进,也不可过于冷漠认为事不关己(我自己倒是越避免前者越有后种倾向……),有权利说出想法,也意味着有义务挺身而出——即使有违中庸之道。

网络管制、新闻审查……有些改变是迫在眉睫的;然而国家统一安定是个无可讨价还价的事情。

下面一段关于西藏历史现状的视频相当不错: "Tibet WAS,IS,and ALWAYS WILL BE a part of Chin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9QNKB34cJo
还有西人自拍的旅行日记 Tibet Diary (6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nPlAoLeAy8&feature=related
另西人文章两篇,俺扫了两眼,估计可以充分说明某政教合一的大奴隶主带领人民争取“自由”之可笑
Friendly Feudalism: The Tibet Myth(by Michael Parenti)
http://www.michaelparenti.org/Tibet.html
NY Times 社论一篇:How China got religion
http://www.nytimes.com/2007/10/11/opinion/11zizek.html?_r=3&oref=slogin&oref=slogin&oref=slogin

2008-03-10

大英博物馆

土人终于在八木同学带领下进了一次伦敦城,逛了一天大英博物馆。大就一个字,从上午十一点半到五点半出来,勉勉强强把开放的部分都走马观花的过了一遍,两人都快累趴了(想当年陪小唐买一条裤子在西单从早十点到晚十点的雄风不再呀orz)。最近几个月正有"First Empire"的兵马俑展览,据说刚开展的时候要提前两个月才定得到票,昨天去的时候也是队排了好长,于是决定先看不要钱的,反正兵马俑在西安也跑不掉。

总的来说展品相当全面,而且组织标识清楚合理,所以即使整个博物馆很大还是随时很容易找到位置理清线索。每个展厅中,也会有展板对该地区该历史时期作极其简明扼要的介绍,所以即使世界史小白也不会太不适。我们从最高层开始,日本、朝鲜、两河文明和早期的欧洲。一大圈下来觉得全是很全,似乎每个地区每个历史时期的展品都比较有限,而且不太多感觉重量级的展品——好像还藏着宝贝没有拿出来的感觉。后来才发现,留到最后的一层希腊罗马埃及雕塑(尤其是帕特农神庙浮雕)和二层东方展厅(南亚东南亚和中国)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我所遗憾的是最期待的Hellenistic Age区关了T__T 也罢,等下次再来用它整整一天慢慢研究亚历山大时代的点点滴滴。虽然没有看到兵马俑,还是由其他的短期展览,规模比较大的是中国山水花鸟画(呵呵,中国主题呀)。

拍了一点照片扔在相册里
http://picasaweb.google.com/himmel.li/BritishMuseum

随感若干:

我知道不该妄自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评价先人的文明,但从艺术的角度,终究最高的还是希腊罗马与盛唐。虽说都是无生命之物,但不管无名氏的塑像还是线条简洁到极致的青花瓷,都自有一股饱满的生气与昂扬的时代精神。

一天逛下来看着最乐的是一张号称"乾坤图"的朝鲜近代绘制的世界地图。南美地区曰"食人国";俄国东部沿海一带曰"狗国";还有"任何国家的世界地图都是把自己放在中间"这种原则原来对某些弹丸之地也是可以适用的XD 整个朝鲜展厅看完感觉就是中华文化的不完整复制,即使比起日本,盛唐之文明传承发扬及自身的创新的特别值得称道之处也并不多。

看看这里的埃及、印度、中国永久展品数量,不得不感慨:日不落帝国的绅士们真能偷啊……